罗莎·卢森堡著作研究和出版学术研讨会暨《罗莎·卢森堡全集》中文版出版发布会顺利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网讯(通讯员 康晓静 周可)11月15日,罗莎·卢森堡著作研究和出版学术研讨会暨《罗莎·卢森堡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中文版出版发布会在成人视频 振华楼二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成人视频 、成人视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成人视频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联合主办。来自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波兰科兹明斯基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省社科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出版机构的20余位学者与会研讨交流。会议由成人视频 周可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成人视频 院长李佃来教授、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王俊燕博士、成人视频 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发林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简繁副院长分别致辞。
李佃来教授从思想的承继与创新、对话与影响两个方面总结了罗莎·卢森堡的思想价值,并阐明了《全集》中文版出版的重要意义;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王俊燕博士回顾了罗莎·卢森堡思想在中国的百年传播与研究历程,结合历史事例阐明了其对中国早期革命者的深刻影响,并充分肯定了《全集》中文版出版的历史意义;张发林教授高度赞誉了何萍教授在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及其意义;简繁副院长强调了罗莎·卢森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全集》中文版出版的深远意义。

致辞结束后,《全集》出版发布。张发林教授、何萍教授、简繁副院长、米歇尔·布里教授、李鹏程教授、周可教授、王俊燕博士、曹歌副编审共同为《全集》揭幕。

围绕《全集》中文版出版的意义,李鹏程教授、米歇尔·布里教授和曹歌副编审分别作出讲话。
李鹏程教授回顾了《全集》从立项到出版的艰辛历程,高度评价了以何萍教授为首的编译团队的工作。米歇尔·布里教授从德国左翼视角出发,指出《全集》的出版为沟通欧洲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架设了桥梁。曹歌副编审则从出版实践出发,指出《全集》在形式上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复杂的出版流程,凝聚了编译者、学者与出版方的共同心血;在内容上,是中国学者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罗莎·卢森堡的文献进行系统性重构的辉煌成果。
研讨会分为两个主题进行,一是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和研究,二是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
在以“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和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中。朱霞教授分享了《全集》翻译过程中的挑战与体会,指出卢森堡善用讽刺、典故与多义表达,许多语句无法直译,必须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并在必要时借助母语专家与学术顾问,才能实现忠实而流畅的中文翻译。熊敏副教授以自身研究经历为参考,认为《全集》中文版的出版,特别是其中大量首次译介的文献,从根本上改变了文献匮乏的困境,为学界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标志着卢森堡研究在中国进入了一个能够“有理有据”深入探索的崭新阶段。何萍教授立足于编译历程,从整体出发,阐述了《全集》中文版的两大特点:其一以深刻理解并清晰认识卢森堡的思想为编辑前提,其二以继承中国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传统和罗莎·卢森堡著作编辑的风格为编辑体例。李鹏程教授基于罗莎·卢森堡的著作,认为其理论核心在于阶级意识下的自发性,包括主体性、主动性和主权,其资本积累理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虽各有侧重,但在解释资本主义全球体系时形成了互补。
在以“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中。米歇尔·布里教授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罗莎·卢森堡“最无所顾忌的革命热情”与“最博大的人性”的辩证统一,指出她所践行的生活本身就是其社会主义理念完整的体现。盖文·雷亚教授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卡莱茨基、科瓦利克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性改革,指出卡莱茨基关于商业周期以及弥补"储蓄缺口"之必要性的论述,部分汲取了罗莎·卢森堡的思想。赵凯荣教授以总体性为核心,探讨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罗莎·卢森堡。周凡教授在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探讨了拉克劳与莫菲对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的解读。李佃来教授强调指出,理解卢森堡是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不可或缺的一环。刘睿教授聚焦列宁与卢森堡关于先锋队与群众关系的论战,揭示了其历史缘起、核心分歧以及历史与现实意义。贾淑品教授以列宁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为中心,从认识差异及其价值两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比较研究。吴昕炜教授阐述了国外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是编译《罗莎·卢森堡全集》,全面梳理罗莎·卢森堡的文献;出版罗莎·卢森堡专题研究著作,全面解读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召开罗莎·卢森堡专题学术会议,全面发现罗莎·卢森堡的价值。张小红老师基于对两本罗莎·卢森堡著作《自由的代价:罗莎·卢森堡传》和《罗莎·卢森堡为民主复兴而战》的翻译,认为这两本著作通过“隐晦”与“显性”的笔法,共同塑造了一个思想深刻、勇于批判的革命家卢森堡形象,并揭示了其“自由”思想在当下的现实回响。林浩超老师论述了罗莎·卢森堡罢工理论的哲学前提,指出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通过“生产”来实现解放的哲学构想,但其对“生产主义”的依赖,也造成了将工人阶级革命性理想化、以及对“生产政治”视而不见的内在困境。王俊燕博士剖析了罗莎·卢森堡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思想,指出她将妇女解放问题置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考察,并坚信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包括妇女在内的全阶级解放。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至此,罗莎·卢森堡著作研究和出版学术研讨会暨《罗莎·卢森堡全集》中文版出版发布会落下帷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