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米歇尔·布里教授主讲“罗莎·卢森堡的积累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视角的开端”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网讯(通讯员 康晓静 周可)11月16日下午,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分析批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及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布里教授应邀在成人视频 B214作题为“Rosa Luxemburg’s Theory Of Accumulation—The opening of a new perspective on capitalism, imperialism and socialism”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成人视频 、成人视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成人视频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成人视频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周可教授主持,吸引众多师生到场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布里教授强调了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矛盾的揭示。布里教授指出,罗莎·卢森堡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革命家,在其代表作《资本积累论》中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内在逻辑。在她看来,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不断吞噬“非资本主义地区”的资源与市场,例如19世纪的波兰工业发展即依托于外部资本与需求;一旦全球被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体系,外部剥削空间的缺乏将导致资本主义系统陷入危机并走向崩溃。布里教授认为,这一观点不仅完善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必然性的论证,还揭示了其核心矛盾——资本无限扩张的欲望与有限的外部条件之间的冲突。此外,罗莎·卢森堡提出国家军事支出等外部干预可作为暂时缓解矛盾的途径,这一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解释力,有助于理解全球供应链依赖与南北国家不平等交换等问题。

之后,布里教授阐发了罗莎·卢森堡理论的当代延伸与现实意义。布里教授将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与当代议题联结,指出资本主义通过将自然资源、劳动力乃至知识文化商品化,持续制造生态危机、社会异化与民主困境。例如,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环境破坏及劳动商品化等问题,均反映了资本对公共领域的侵蚀。与此同时,萨米尔·阿明提出的“中心-边缘”不平等交换理论,与罗莎·卢森堡的批判形成呼应,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跨国性与复杂性。
而后,布里教授以德国东西部的政党支持情况为例,说明了共同意识形态的缺乏与所有制矛盾如何加剧社会分裂,并强调社会主义需平衡个体自由与集体发展,通过多元所有制与公共治理重构社会进步路径。罗莎·卢森堡的思想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演变及探索人的解放提供了关键理论工具。
最后,何萍教授对讲座作出总结。何萍教授指出,布里教授深入阐释了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为我们勾画了资本动态演变的内在逻辑。布里教授进一步将这一理论从生产—消费领域延伸至文化—科学领域,指出物质领域的发展越来越渗透到文化领域,将文化变成了商品。这触及了“人的解放”这一核心命题,并促使我们追溯诸多当代问题的内在逻辑根源。卢森堡的思想为我们把握资本主义变化的本质提供了钥匙,尤其启发我们反思当下生态危机的根源。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